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枣庄KTV招聘网 > 枣庄热点资讯 > 枣庄职场/人生 >  吃饭就吃七分饱

吃饭就吃七分饱

2023-02-05 13:52:52 发布 浏览 1537 次

在吃饭时,控制吃饭的量很重要,早在两三千年前,横帝内经》就主张“饮食有节”、“饮食白倍,肠胃乃伤”。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《养生延年录》中指出:“所食愈少,心愈开,年愈寿;所食愈多,心愈塞,年愈损焉。”可见,古人很早就发现节制饮食可以抗衰老、延寿命,经常饱食则使人早衰,对人体有害。 传统养生学中还强调,“谷肉果蔬,食养尽之,勿使过久,伤其正也”,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,意思是说饮食过量,会伤人正气和肠胃。宋代苏东坡认为,饮食适宜是长寿的基本条件,他常常是“已饥方食,未饱先止”。他认为这样可以“宽胃以养气”。清代尤乘认为,“饮不可过,过则湿而不健,食不可过,过则壅滞而难化。”意思是说水饮过量,脾运不健,则水湿停留; 食量太过,脾运不化,则饮食壅滞,产生其他病症。 如果吃饭经常过量,容易患下列疾病: 消化不良:人的胃肠容量是有限度的,超过限度,就会增加胃肠负担,影响胃肠蠕动,就会产生饱胀、嗳气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 胰腺炎:当人进食大量的高脂肪、高蛋白食物后,可反射性地引起胰液分泌增加,由此引起相关的疾病。急性胰腺炎往往不是在就餐时马上发生,而是在饱餐之后的当晚或第二天才发生。 心血管病:饭吃得过量,而且是吃了太多的脂肪,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梗塞最常见的诱发因素。由于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应不足,在大量进食后,血脂增高,血液黏稠度增高,血流缓慢,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并贴在血管壁上。且此时,胃肠道需血、需氧增加,在这种情况下,冠状动脉很容易出现严重缺血,发生心肌梗塞,严重者会导致猝死。一般说来,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,所以老年人更不宜饱餐,进食以七八分饱为好。 慢性支气管炎: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,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。如果吃得太饱,胃部充盈,一方面会使横膈往上推移,压迫肺部,使肺的扩张能力下降,这样一来,患者就会感到呼吸困难;另一方面,吃得太饱,消化食物也需要大量的氧,这无疑也加大了氧的供需矛盾。 那么,人应该吃多少为适当呢? 一般来说,应以七分饱为标准,然后根据一天活动量的不同对早、中、晚的饭量“按需分配”,正像我们经常讲的“早饭吃好,午饭吃饱,晚饭吃少”一样,营养学家认为,一日三餐的最佳分配比例应该是5:3,5:4,5:2。这是按每顿饭以5分为满分来计算,早饭吃到3分最好,午饭吃到4分最佳,晚饭吃到2分最妥。这是根据我们身体消耗的需要来确定的标准,白天我们在工作状态,身体需要的能量多,所以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。民间有一句谚语:“晚上少吃一口,睡觉舒服一宿。”晚间处于休息状态,应少吃为佳,若晚餐吃得过饱,胃肠会对其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,这些器官“被压迫”的信息和消化系统餐后紧张工作的信息一同上传给大脑,影响到大脑皮质的其他部位,诱发各种各样的噩梦,造成疲劳,久而久之,就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;因胃肠蠕动减慢,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,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,在厌氧菌的作用下,产生胺类、氨、吲哚等有毒物质,增加肝肾的负担和对大脑的毒性刺激。 孔子主张“食勿求饱,”“节食安胃”;《博物志》说:“所食愈少,心愈开,年愈宜。所食愈多,心愈寒,年愈损。”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说过:“饮食过多,则结积聚;渴饮过量则成痰。”《养生避忌》一书说:“善养生者,先饥而食,食勿令饱;先渴而饮,饮勿令过。食欲数而少,不欲顿而多。” 为了避免吃得过多,吃饭时最好细嚼慢咽,因为胃向大脑传达饱胀信息需要大约20-30分钟的时间,因此吃得慢些意味着大脑意识到吃饱时,你所摄入的食物将比平时少。为了防止吃得过量,就要少吃低纤维干食,如椒盐卷饼或饼干,这些食物容易吃得过多,而你却不会感觉到饱。可以多选择含纤维和水分较多的食物,比如蔬菜、水果、全谷食物和汤,这些食物可以让人填饱肚子,因为它们占用了更多的胃部空间。还可以选用坚果类食物,坚果虽是高脂肪食物,却可以帮助人体摄入更少的热量,而且坚果中的脂肪、纤维和蛋白质有助于降低食欲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