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必固守意气、拘泥小节,如果看见穷困贫乏之人,而自己有赈济的能力,便应当见义而为。如果有人跟随你,有所欲求,应当先自我深思省察,如果自己损失过多,今日帮助他所济之义又少,则应当衡量轻重而拒绝他。即使他哀求不止,仍应拒之。然而很多时候他人有所请求,都是他无你有,所以才来请求,这便可以多多帮助。倘非如此,轻易就为别人竭尽所能,不忍当面拒绝,勉强应和小恩小惠的情感,就不是有志气的表现。勿羞折遂非也:不要感到羞愧、掩饰错误。所济之义少:接济他所体现的道义少。守辱不已:请求不停。古人认为求人是折节自辱之事。强副:勉强符合。
夫言语,君子之机①,机动物应,则是非之形著矣,故不可不慎。若于意不善了②,而本意欲言,则当惧有不了之失,且权忍之。后视③向不言此事,无他不可,则向言或有不可。然则能不言,全得其可矣。且俗人传吉迟,传凶疾,又好议人之过阙,此常人之议也。坐中所言,自非高议,但是动静消息,小小异同,但当高视,不足和答也。非义不言,详静敬道,岂非寡悔之谓?人有相与变争,未知得失所在,慎勿豫也。且默以观之,其是非行自可见。或有小是不足是,小非不足非,至竟可不言以待之。就有人问者④,犹当辞以不解,近论议亦然。若会酒坐,见人争语,其形势似欲转盛,便当亟舍去之,此将斗之兆也。坐视必见曲直,党⑤不能不有言,有言必是在一人⑥,其不是者,方自谓为直,则谓曲我者有私于彼,便怨恶之情生矣。或便获悖辱之言,正坐视之,大见是非而争不了,则仁而无武,于义无可,故当远之也。然大都争讼者,小人耳。正复有是非,共济汗漫⑦,虽胜,可足称哉?就不得远,取醉为佳⑧。
若意中偶有所讳,而彼必欲知者,若守大⑨不已,或劫以鄙情⑩,不可惮此小辈,而为所搀?,以尽其言。今正坚语,不知不识,方为有志耳。
言语,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枢纽,枢纽一动,外物相应,于是各种是非的现象就显露出来了,因此不可不慎重。如果对对方的意思不完全了解,而又想说出自己的看法,那应该担忧会有由于不了解对方而产生的过失,因此要暂且忍耐不说。事后回顾,先前不说此事并没有什么不可以,那么如果先前说了,或许就不妥当了。既然这样,那么不说就完全是可行的了。况且世俗之人传播好事迟缓,传播坏事迅速,又喜欢谈论别人的过错和缺点,这就是常人的议论。座席之中的交谈,并非高论,仅仅是事情动静方面的消息,即便小有异同,只须仰目高视,而不值得应答。不合道义的话不说,安详恬静,笃敬道义,这难道不是“寡悔”的意思吗?人们有时相互辩争,不知道是非得失在哪方,那就切莫参与其中。暂且默默观察,其是非自会显现出来。或许一方稍有道理但又不足以肯定,另一方稍有错误却又不足以非难,最终就可以用不发言来对待此事。即使有人询问,仍应托辞说自己并不理解,遇到别人议论时也应该这样。如果恰巧在酒宴共坐,看见有人争论,情形似乎要激化,便应当尽快离席而去,这是将要发生争斗的征兆。坐视争执必然明见曲直,倘若不能不发言,一旦发言必定会肯定其中一方是对的,而不对的一方正自认有理,就会说你歪曲他而偏袒对方,就会对你产生怨恨之情。有的人哪怕听到荒谬侮辱的话,仍然端坐旁观,已见是非却又难解纷争,这样的人只有仁爱之名而无勇武之德,对于道义来说没什么可取的,所以还是应当远离争执。然而争讼的,大多是庸俗小人。就算有明确的是非对错,但和他们共同进行一场漫无边际的争论,即使获胜,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?还不如远离他们,饮酒自醉的好。
如果心中偶尔有忌讳不便直说的话,而对方一定要知道你的想法,守在身边不停地颂扬你,或者以鄙视之情逼迫你,那你不可以因为惧怕这些小人,而被其牵制,把忌讳的话通通说出来。只应坚持回答,不知道不清楚,这才是有志之举。君子之机: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。机,事物的枢要、关键。不善了:不完全了解。后视:事后审视。就有人问者:指有人向自己询问。党:通“倘”,倘若,如果。有言必是在一人:说话必定会肯定一方。是,以……为是,肯定。共济汗漫:共同进行一场漫无边际的争论。就不得远,取醉为佳:就,靠近。靠近(争论的人群)不如远离(他们),喝醉更好。大:一说为“人”之误,一说原文无此字。劫以鄙情:以鄙夷之情逼迫。
?搀(chān):束缚、裹挟。
自非知旧邻比,庶几已下①欲请呼者,当辞以他故,勿往也。外荣华则少欲②,自非至急,终无求欲,上美也。不须作小小卑恭,当大谦裕;不须作小小廉耻,当全大让。若临朝让官,临义让生,若孔文举求代兄死③,此忠臣烈士之节。人自有公私,慎勿强知人知④。彼知我知之,则有忌于我。今知而不言,则便是不知矣。若见窃语私议,便舍起,勿使忌人也⑤。或时逼迫,强与我共说。若其言邪险,则当正色以道义正之。何者?君子不容伪薄之言故也。一旦事败,便言某甲昔知吾事,是以宜备之深也。凡人私语,无所不有,宜预以为意,见之而走者。何哉?或偶知其私事,与同则可,不同则彼恐事泄,思害人以灭迹也。非意所钦者,而来戏调蚩笑⑥人之阙者,但莫应。从小共转至于不共⑦,亦勿大冰矜⑧,趋以不言答之。势不得久,行自止也。自非所监临⑨,相与无他宜适,有壶榼⑩之意、束修之好,此人道所通,不须逆也。过此以往,自非通穆?。匹帛之馈、车服之赠,当深绝之。何者?常人皆薄义而重利,今以自竭者,必有为而作。鬻货徼欢?,施而求报,其俗人之所甘愿,而君子之所大恶也。又愦不须离搂?,强劝人酒,不饮自已;若人来劝己,辄为持之,勿稍逆也。见醉薰薰便止,慎不当至困醉,不能自裁?也。
(《艺文类聚》卷二十三)
如果不是旧友近邻,贤才以下之人想要邀请你,应当借故推辞不去。能够疏远荣华富贵,欲望就会减少,如果不是非常紧急,终生没有过分的欲求,这是最美好的境界了。无须作小小的卑微恭敬,而应当谦虚宽容;不必作小小的廉洁知耻,而应当顾全大节。比如遇到朝廷招募时让出官职,面对大义牺牲生命,如孔融请求代兄赴死,这就是忠臣烈士的品节。
大凡是人都有隐私,切莫强要了解他人隐私。他若知道我知道他的隐私,就会对我有所猜忌。如果我知道而不说,那么也就是不知道了。如果看见有人窃窃私语,便应起身离去,不要使他们猜忌你。有时他们逼迫,非要和我一同议论,如果他们言语邪恶凶险,便应神色严肃地以道义去纠正他们。为什么呢?因为君子不能容忍虚伪鄙薄之言。一旦他们的事情败露,他们便会说某人过去知道我们的事情,因此对这一点应当深加防备。人们私底下的话语,无所不有,应当事先有所提防,见到人们私语便走开。为什么呢?有时偶然知道了他们的私事,如果赞同还可以,如果不赞同,他们就会担心事情泄露,想杀人灭迹。若非心中所钦佩的人,而前来嘲弄嗤笑朋友的缺点,不要理会。就算从意见稍同转变为完全不同,也不要过于严肃,应以沉默无言来回应。这种情势不能持久,便会自行休止。如果不是相互监督辖制,相与交往也没有其他事宜,恰好有交杯共饮的心愿、礼尚往来的厚意,这是人之常情,不须违背。除此以外,如果不是相处和睦的知交,对于布匹丝帛等礼品、车马服饰等馈赠,应当严加拒绝。为什么呢?平常人都轻义重利,现在消耗财物,一定是有所欲求才这样做。卖出财货谋求交欢,馈赠礼品求取回报,这是庸俗小人乐意去做的事情,但君子却深为痛恨。另外,别人如果喝醉了,就不要多加纠缠,强行劝饮,别人不喝自己就应停止;如果有人来劝自己饮酒,就应该端起酒杯,不要稍有违逆。一旦醉了便应停饮,绝不要喝得大醉,以至于不能自制。庶几已下:贤才以下之人。庶几,据《易·系辞下》“颜氏之子,其殆庶几乎”,颜氏之子,指颜回。后因以“庶几”借指贤才。外荣华则少欲:不慕荣华,欲望就会减少。外,以……为外,疏远。孔文举求代兄死:孔融(153 年—208 年),字文举,孔子二十世孙,建安七子之一。少时聪颖,性孝友,好学博览。其兄孔褒的朋友张俭得罪宦官侯览,为逃避追捕,到了孔家。孔褒不在,孔融当时十六岁,代兄作主收留张俭。官府追捕,张俭走脱,于是收捕孔褒、孔融二人,兄弟争死。官吏问他们母亲,母亲以家长身份承担责任,一家人都争死。后官府决定判孔褒罪,孔融因此名声传扬。见《后汉书》卷七十。强知人知:强求知道别人的事情。勿使忌人也:不要让别人猜忌。蚩笑:即嗤笑,嘲笑。从小共转至于不共:从意见稍同转变为完全不同。大冰矜:极端冷淡矜持,凛然严肃。监临:管辖、看视。壶榼(kē):古代盛酒的器具。这里借指铺陈酒具饮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