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枣庄KTV招聘网 > 枣庄热点资讯 > 枣庄励志/美文 >  奄的实力不容低估,辛公甲建议周公旦,先击弱敌,后击强敌,“服

奄的实力不容低估,辛公甲建议周公旦,先击弱敌,后击强敌,“服

2022-10-25 15:23:56 发布 浏览 803 次

奄的实力不容低估,辛公甲建议周公旦,先击弱敌,后击强敌,“服众小以劫大”,先征服淮夷、徐戎诸小部落,再回头攻打奄国。周公旦接受了辛公甲的建议,遂攻打淮水、泗水一带的夷部,消灭了十七个部落。

在东部战争中,除了周政府军之外,齐国、鲁国应该都参加了。打败淮夷、徐戎之后,周公旦集中兵力攻奄,年轻的周成王御驾亲征,当然这只是摆摆样子。此时的奄国已经没有同盟军队的支持,孤军奋战,当然不是周师的对手,都城最终被攻破。

至此,东征之役获得了彻底的胜利。

三十三 周公的政治学

管叔鲜与周公旦之争,如同后世李建成与李世民之争,同室操戈,何必戴着伪善的面具,无非争权夺利。本来也不必理会孰是孰非,可后世非得把正义之勋章授给周公,把邪恶之名扔给管叔鲜,这确实不公允。在权力的诱惑下,兄弟之情大概是所有亲情中最靠不住的,越亲的兄弟,利益的冲突就越大。骨肉相残,本为儒家所不耻,周公又何以能成为孔夫子眼中的圣人呢?重要的一点是,周公旦摄政七年后,终于还政于周成王。

先前管叔鲜等人的攻击点,便是周公旦有篡位的野心。如今流言不攻自破,周公旦恭恭敬敬地把权力交还给了周成王。

表面上看,周公旦果然信守诺言,他摄政只因为成王年少,如今成王既已长大成人,他便急流勇退。主动放弃权力,这是何等高风亮节,但是我们要仔细考察这件事。也许我们应该问这样一个问题:周成王真的亲政了吗?或者只是挂羊头卖狗肉,不过是前台的傀儡?说实话,周成王的时代,政治完完全全烙上了周公的印记,看不到周成王的个性表演。周公旦放弃的只是摄政的名头,他的权力并未遭到削弱。

有一件事情,历来被史学家所忽视。

“三监之乱”后,周王朝的首要大事,便是依照周武王的遗嘱,在洛水、伊水间建立新的都城洛邑。这座新的都城耗费巨大人力、物力建成后,周成王并没有迁都到洛邑,这是为什么呢?背后隐藏着怎么样的故事呢?

按道理说,既然洛邑是要用来当新都城,理应把旧都镐京或其他地方的周民迁移到这里。可是周公旦却有一个十分诡异的举动,他把殷商顽民都迁徙至此。什么是殷商顽民呢?就是殷商遗民中,不愿归顺周室的顽固分子。前面说过,“三监之乱”后,武庚被杀,殷商旧地被一分为二,一为宋国,一为卫国。能够留在宋国与卫国的殷民,都属于良民,而顽民则被安置在洛邑。在顽民中,包括有牧野之战的战俘,“三监之乱”的战俘,殷商的官员,还有管叔鲜、蔡叔度、霍叔处的臣民。

我们不禁要问一句:洛邑究竟是一座都城呢,还是战犯的流放地?

根据预先的规划,洛邑由两部分组成:以洛水的一条支流为界,东岸为成周,殷商顽民主要是安置于此;西岸为王城,王宫、宗庙以及其他宫殿修筑于此。按照新都规划,周王若迁都到此,就不得不与一群潜在的危险者隔河相望。周公旦如此布置,是何居心?

我大胆猜测,周公旦从一开始,就没想让周成王迁都到洛邑。倘若不迁都,他为什么还要建洛邑呢?洛邑是当时所建造的最大城邑,据考古学者的研究,该城南北约3公里,东西约2.8公里,以当时的标准来看,这已经是大城了。后来洛邑成为诸侯们修筑都城的一个参考标准,大诸侯的都邑不能超过洛邑的三分之一,中等诸侯则是五分之一,小诸侯则为九分之一。换算起来,洛邑面积约9平方公里,大、中、小诸侯的都邑标准不超过3平方公里、1.8平方公里与1平方公里。洛邑不仅面积大,而且防卫能力很强,四周都筑有城墙。当然,倘若叛乱者占据该城,政府军也是不容易攻克的。

洛邑建成后,周成王前往视察。

在《尚书》中有一篇《洛诰》,便写到这次视察。时间是周成王七年,也就是周公旦还政的这一年。这次考察可能给周成王留下了很坏的印象,因为这座城邑里的居民很不友好,多数是殷商的顽固派,其中不少人还曾参与过叛乱。周成王显然被吓坏了,待在这里他一点安全感也没有。当周公旦提醒他迁都到洛邑时,周成王心里显然不痛快,这座城池充满敌意,岂是理想的都城?辛辛苦苦建成的新都,对周成王竟然一点吸引力也没有。不仅如此,周成王还对周公旦如是说:“我就要回去了,在镐京亲政,请您留守洛邑。”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